
隨著暑假旅遊旺季來臨,沖繩那蔚藍的海洋也是許多水上或水下活動愛好者的天堂。然而近期一種名為「褐擬鱗魨(ゴマモンガラ)」的魚類卻引發關注。這種長相特別的魚類擁有驚人咬合力,更因攻擊性強烈而被媒體警告「比鯊魚還危險」。
外貌猶如猿猴?一窺「褐擬鱗魨」真面目
褐擬鱗魨主要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體長平均達75公分,最大可成長至1公尺。其最顯著的特徵在於臉部五官排列極為明顯,外觀讓人聯想到山魈、猿猴等陸生動物。然而,真正令人聞風喪膽的並非其長相,而是其口中堅硬如剪刀般的利牙。這些牙齒不僅可輕易咬穿蛙鞋,甚至潛水器具若遭攻擊,也可能造成嚴重破損的風險。
攻擊性增強的原因?潛藏在春季到夏季的秘密
褐擬鱗魨的攻擊行為多集中在春天至夏天,其原因就是這段期正是其繁殖與產卵期。為了保護魚卵與領地,這些魚類會毫不猶豫地向任何接近的生物發動突襲,無論是潛水員、浮潛者甚至水下攝影裝備皆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部分潛水愛好者也曾拍攝到牠們衝撞蛙鞋甚至追擊離水者的驚險畫面,儘管尚無造成嚴重傷亡的紀錄,但仍令人心驚。
見到清晰、有臉部特徵的魚就趕快離開!
儘管褐擬鱗魨不像鯊魚般具備吞噬能力,但若在水下活動時不慎被咬中頸部或氧氣管,仍有致命的可能性。因此若潛水過程中發現有五官鮮明、形似猿猴的魚類,一定要保持冷靜撤離並維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成為牠們的攻擊對象。此外,也建議潛水者在進入沖繩海域活動前,先了解當地生態及當季的風險資訊,並找到合格的指導員陪同後一併潛水,避免單獨下水可能遭遇的危險。
觀光旅遊與生態的平衡
沖繩一帶的海域有著相當豐富的生態系,然而這份美麗的景色背後也孕育著許多對人類來說是具備著威脅的生物。但追根究柢,褐擬鱗魨也只是為了保護後代,才會在這段期間出現極強的攻擊性。這也不禁讓人反思,在我們在潛水、浮潛時,那些原生的海洋生物是不是也覺得我們有著極高的威脅呢?